系统架构设计师重要知识点集-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

重点1:信息与信息化的概念

要点1:信息的定义

  • 香农:信息就是不确定性的减少。
  • 维纳: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要点2:信息的特点

  • 客观性(真伪性、事实性):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不仅没价值,还有副作用。
  • 动态性:信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 层次性:信息可分为战略级、管理级和操作级。
  • 传递性:信息在时间上的传递即是存储;在空间上的传递即是转移或扩散。
  • 滞后性:信息是数据加工后的产物,所以相对数据有滞后性。
  • 扩压性:信息和实物不同,它可以扩散也可以压缩。
  • 分享性:信息可以分享,并且信息分享具有非零和性。

要点3: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是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演进与变革。

信息化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政府、企业、团体和个人),时域是一个长期过程,空域是经济和社会的一切领域,手段是先进社会生产工具。

要点4:信息化对组织的意义

组织结构创新:如虚拟企业、虚拟社区。

组织管理创新:实施电子政务、建立电子政府、建立电子社区以提升管理水平。

组织经营创新:利用信息化将经营和管理融为一体。

造就信息化的人才队伍:三类人才(IT专业人才、业务人才、专家型人才)。


重点2: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重点3: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第一阶段:以数据处理为核心,围绕职能部门需求

(1)企业系统规划法(BSP):自上而下识别系统目标,自下而上设计信息系统,对组织机构的变动具有适应性。

(2)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找实现目标的关键信息集合,从而确定开发优先次序。

(3)战略集合转化法(SST):把战略目标看成“信息集合”,把战略目标转变成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

第二阶段:以企业内部MIS为核心,围绕企业整体需求

(1)战略数据规划法(SDP)。

(2)信息工程法(IE)。

(3)战略栅格法(SG)

第三阶段:综合考虑企业内外环境,以集成为核心,围绕企业战略需求

(1)价值链分析法(VCA)

(2)战略一致性模型(SAM)


重点4:政府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在社会中,与电子政务相关的行为主体主要有三个,即: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公民,

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事)业,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构成了下面5个不同却又相互关联的领域:

  • 政府与政府(Government To Government);
  • 政府对企业(Government To Business);
  • 政府对公民(Government To Citizens);
  • 企业对政府(Business To Government);
  • 公民对政府;
  • 政府对公务员。

重点5: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要点1:企业资源计划(ERP)

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物料单系统。

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MRPII):增加库存、分销等。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s Resources Planning,ERP):打通供应链,把财务、人力资源、销售管理等纳入其中。

要点2:ERP详述

1、ERP的是管理思想的变革,需要根据每个企业自身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定制化的开发和部署;在ERP系统中存在着多个子系统,ERP将它们统一的规划和管理,进行互联互通,便于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控。

2、ERP的有5个层级,从低到高依次为:经营计划、生产计划大纲、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能力需求)计划以及生产车间控制。

(1)经营计划:是企业总目标的具体体现,企业的高层局侧着根据市场调查和需求分析、国家有关政策、企业资源能力和历史状况、同行竞争对手的情况等有关信息,制定经营计划。

(2)生产计划大纲:是根据经营计划的生产目标制定的,是对企业经营计划的细化,用以描述企业在可用资源的条件下,在一定时期中的产量计划;生产计划大纲在企业决策层的三个计划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是企业经营计划和战略规划的细化,另一方面它又用于指导企业编制主生产计划,指导企业有计划地进行生产。

(3)主生产计划:是对企业生产计划大纲的细化,说明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什么时候交货。

(4)物料需求计划:是对主生产计划的各个项目所需的全部制造件和全部采购件的网络支持计划和时间进度计划;它根据主生产计划规划最终产品的需求数量和交货期,推导出构成产品的零部件及材料的需求数量和需求时期,再导出自制零部件的制作订单下达日期和采购件的采购顶点发送日期,并进行需求资源和可用能力之间的进一步平衡。

(5)能力需求计划:是对物料需求计划所需能力进行核算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分析比较MRP的需求和企业现有生产能力,及早发现能力的瓶颈所在,为实现企业的生产任务而提供能力方面的保障。

(6)车间作业计划:在MRP所生产的加工制造订单的基础上,按照交货期的前后和生产优先级选择原则以及车间的生产资源情况(如设备、人员、物料的可用性、加工能力的大小等),将零部件的生产计划以订单的形式下达给恰当的车间。

要点3:客户关系管理(CRM)

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是CRM的支柱性功能。市场营销包括自动化销售、自动化市场营销、自动化客户服务;客户服务包括客户服务于支持、客户群维系、商机管理。

对于客户是市场数据的触发和挖掘作为管理的基础能力为业务提供支持。

要点4:供应链管理(SCM)

SCM的理念:强强联合、整合与优化“三流”、打通企业间“信息孤岛”、严格的数据交换标准。

信息化的三流及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其中信息流包括需求信息流(如客户订单、生产计划、采购合同等)和供应信息流(如入库单、完工报告单、库存记录、可供销售量、提货运发单等)。

三流涉及到的主体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具体业务包括计划(策略性)、采购、制造、配送和退货等。

要点5:商业智能(BI)

以数据仓库建模、数据挖掘、OLAP为基础建立BI分析报表,以优化业务流程。

1、数据挖掘方法:

(1)决策树:构建树结构进行分析。

(2)神经网络:类似统计学中的判别、回归、聚类等功能。

(3)遗传算法:三个基本过程:繁殖(选择)、交叉(重组)、变异(突变)。

(4)关联规则挖掘算法:是描述数据之间存在关系的规则。

2、数据挖掘的分类:

(1)关联分析:挖掘出隐藏在数据间的相互关系。

(2)序列模式分析:侧重点是分析数据间的前后关系(因果关系)。

(3)分类分析:为每一个记录赋予一个标记再按标记分类。

(4)聚类分析:分类分析法的逆过程。

要点6:决策支持系统(DSS)

要点7:业务流程重组(BRP)和业务流程管理(BPM)

业务流程重组(BRP)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从而获得可以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业绩来衡量的显著性的成就。

业务流程管理(BPM)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

BPM与BPR管理思想最根本的不同在于流程管理并不要求对所有的流程进行再造。构造卓越的业务流程并不是流程再造,而是根据现有流程的具体情况,对流程进行规范化的设计。

流程管理包含三个方面:规范流程、优化流程和再造流程。

要点8:企业门户

企业网站:注重单向信息传递,缺互动。

企业信息门户(EIP):把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统一集成到企业门户之下。

企业知识门户(EXP):企业网站的基础上增加知识性内容。

企业应用门户(EAP):实际上是对企业业务流程的集成,它以业务流程和企业应用为核心,把业务流程中功能不同的应用模块通过门户技术集成在一起。

要点9:企业应用集成

1、界面集成:把各应用系统的界面集成起来,统一入口,产生“整体”感觉。

2、数据集成(消除源的不一致性):是应用集成和业务过程集成的基础;把不同来源、格式、特点性质的数据在逻辑上或物理上有机地集中,从而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数据共享。ETL、数据仓库、联邦数据库都可视为数据集成。

3、控制集成(功能集成、应用集成):业务逻辑层次集成,可以借助于远程过程调用或远程方法调用、面向消息的中间件等技术。

4、业务流程集成(过程集成):进行业务流程集成时,企业必须对各种业务信息的交换进行定义、授权或管理,以便改进操作、减少成本、提高响应速度。

5、消息集成:适用于数据量小但要求频繁地、立即地、异地地数据交换场合。

6、共享数据库:实时性强、可以频繁交互,数据的交换属于同步方式。

7、文件传输:适用于数据量大、交换频度小、即时性要求低的情况。

要点10: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的形式包括:企业对消费者(B2C)、企业对企业(B2B)、消费者对消费者(C2C)、线上对线下(O2O)。

发表评论